中国古代陶瓷器常常以“瑞兽”纹来装饰相对单调的表面,以达到美化器物和表达作者或者使用者的思想期盼。“瑞兽”纹饰起源于民间传说和文学描写,是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和美好愿望的一种表达方式。“瑞兽”其实就是我们祖宗的“图腾”和“神话”。
“虎”在十二生肖中排名第三。“虎”是我们汉族文化的崇拜对象,是正义、勇猛、威严的化身。百兽之王的“虎”是百姓心目中的保护神。新石器时代文化中已经就有“虎”的变体形象,抽象“虎”的形象就是民众的图腾,头上那个“王”字也是劳动人民辟邪却病的心灵符号。陶瓷器中“虎”的装饰常见于各个窑口,有“虎”纹的枕头、有“虎”的瓷塑、“虎”的绘画等等。早年陶瓷器上的纹饰以粗狂和抽象为主,一般粗器上很多时候“虎”“猫”不分,明代陶瓷器上还有许多绘有“乳虎”的图案,“小老虎”被描绘的勇猛中透着可爱。憨态可掬的“乳虎”形象出现一般就在明代中晚期,明代早期和清代基本不见,人们生活在动荡的社会中,期望自己的儿孙象“乳虎”一样“活虎生龙”般健康的成长,所以断代参考价值很大。
我藏有一只清代早期青花五彩瑞兽纹大碗,一共绘有八只“瑞兽”图案纹饰,其中“虎”的形象突出,图案色彩写实贴切。黄色斑斓大“虎”呈下山之势,大眼睛、翘尾巴“虎虎生威”,勇猛向前的战斗意志表现无疑,民间一般用下山“虎”来表达一种威猛气势,用以驱邪避瘟、祈求吉祥。
“马”也是常见的一种“瑞兽”图案。常见延伸有“天马”、“海马”等神话纹饰。“马”为六畜之首,身体彪悍、胆识超群,勇往直前。“马”无论是作为家畜还是其他用处,都能为生产生活、战争运输等服务,因此“马”是人类的好帮手,所以“马”也得到了人们的尊敬和爱护。“天马”和“海马”也是“马”的升级版,明代饰有各类“马”的纹饰的陶瓷器非常多见,特别是中后期更常见。康熙时期有一款落“嘉靖”款的“八骏”纹饰斗笠碗非常著名和具有时代特征。有名的则是乾隆时期郎世宁绘画的珐琅彩“马”,而徐悲鸿的“马”那是近现代的产物了。我的这个藏品中的“马”,是在芭蕉叶开窗内,一匹白马站立其中,细柳和风,呈现出一派祥和之气。
“大象”纹饰寓意:吉祥、平和、安泰等,春秋战国老子所著《道德经》写到:执大象,天下往。大象力大无穷、性情温和、忠诚老实被誉为兽中之德者。神话中大象为摇光星的化身,能预兆灵瑞,是普贤菩萨的坐骑。民间有:“太平有象”、“吉祥如意”、“出将入相”等词语,都取“象”的像音字,符合中国传统的有图必有意、有意必吉祥的习俗。我这件器物上的“大象”图案形态憨厚(传说大象是龙和猪的后代)、身体白色呈低头行进姿态,给人以安详平和的感受。明代瓷器上还有“海象”纹饰,那是“山海经”里的传说,也是“大象”一种演变。“海象”纹饰在整个明代瓷器装饰上比较多见,而到了清代则以比较写实的“象”形出现,越写实反而年代越近。比较有名的是在明代晚期,有“童子洗象”纹饰的青花笔筒和象腿瓶等,器物都非常精细。我们还可以看到乾隆以后有很多“象”形的粉彩瓷塑,一般为烛台或者童子洗象雕塑,年代特征也比较明显。
“鹿”也是比较多见的瓷器装饰纹饰。“鹿”的绘画表达方式一般以“梅花鹿”品种为多见,其他品种罕见。《说文》中有对“鹿”的描写:天鹿者,纯灵之兽也。所以在古人眼中“鹿”是一种福瑞之兽,是儒释道三种宗教文化的共同描绘和吉祥替身。在《述异记》中还对于“鹿”有这样的描述:鹿千年化为苍,又五百年化为白、再五百年化为玄。所以“鹿”也是作为一种长寿的标志。“鹿”音通“禄”字,在明清二代常常作为高官厚禄财神的象征。比较有名的器物有明代万历的百鹿罐,清代乾隆的百鹿尊,以及绘画有“鹿”的形象的许许多多不同器型,不论帝王将相还是黎民百姓,都对于“鹿”有着迷恋。我的这只碗上的“鹿”纹绘画生动,是一只雄性“梅花鹿”,不仅身体健硕,而且神采飞扬,在高大的松树下前瞻后顾做回头状,松树上部有红色的太阳,寓意着:富贵长寿、指日高升、福瑞之至。
“狮子”是我们在古代各种场合都可以看到的一种“瑞兽”。中国是没有野生狮子的,据记载中国古代最早出现狮子是在汉代左右,特别是三国二晋左右“佛教”从印度正式传入我国,佛教中的狮子形象才出现在了我们的生活之中。“狮子”在中国人民心中就是吉祥、繁荣、地位、尊严、平安的代表。中国有着和全世界完全不同的“狮子”文化,无论是皇宫衙门,还是官邸富宅都可以看到“狮子”那威严的形象。庄严的“狮子”形象就是不可侵犯的“权威”标识。我的这只藏品上的“狮子”纹饰尾巴高跷、笑容满面、摇头摆尾,威严中不乏亲和力,这样的“狮子”绘画纹饰,我们完全可以理解为:是官民相亲的一种思想表达方式。“狮子”纹饰也是瓷器装饰的一个重要题材,常见有“狮子绣球”、“太师少保”等。
“麒麟”在宋代《瑞应图》中是这样描写的:羊头、狼蹄、圆顶、身有五尺、高一丈二。战国《公羊传》记载:麟者,仁兽也。“麒麟”有着“非明王而不出”的说法。所以“麒麟”有平安吉祥、聚财富贵、聪明祥瑞、添丁送子的寓意。更是官界级别的标识,有诗句为证:麒麟前殿拜天子,走马西击长城胡。虽然“麒麟”只是一种传说中的“瑞兽”,但人们对于它的笃信程度是至高无上的,是一个常见的中国特有的文化符号。我这个碗上绘画的“麒麟”,口吐山字火焰纹、坐地回首、瞪眼怒目,一副不怒自威的神态,用色丰富,艺术装饰性丰富无比。
“睚眦”(yá zì)是中国古代另一种“瑞兽”。传说“睚眦”是龙和豺儿子,性格刚烈、好勇擅斗、嗜血嗜斗是一个正义的化身。“一饭之德必偿、睚眦之怨必报”是它的写照。“睚眦”可以克杀一切邪恶,是人们心中的祥瑞之兽。“睚眦”在瓷器装饰中不多见,而多见于剑柄装饰等。现在一般政法系统很多比喻海报多见用“睚眦”来装饰。我这个碗上的“睚眦”图案为席地回首、目光如炬、身形强壮、腹部红艳,置身于山水之间,一副威严无比之状,仿佛在告诫人们,刑与法的不可侵犯性。
藏品的最后一个图案是“祸斗”。传说中“祸斗”是一只披着黑毛,类似狗的神兽,比较反面的形象,是“火神”的随从,吃“火”拉“火”,很多热闹场合都有“祸斗”上蹿下跳的身影,但愿意为受到不公平的人出头,所以民间对“祸斗”还是有很正面的解释,有时候也很喜欢将它作为象狗一样的随从,来对于那些图谋不轨的人进行警告,但总体大家对它的认识度不高,更有将它作为恶霸来归类。因此民间传说中提到“祸斗”的机会不多,也算隐姓埋名被误解的一位“无名英雄”。
“瑞兽”一般都是四肢、披毛、哺乳的那种形状,有别于其他神灵,一般成型于“山海经”。在中国陶瓷器的装饰纹饰中“瑞兽”纹饰非常多见,特别在明清二代,更是装饰纹饰中的一个主要流派,在赏析过程中有“人物”第一,“瑞兽”第二之说。鉴定把握:高古装饰比较粗狂随意,刻画不精,比较精细的有“湖田影青”和“耀州窑”,整个明代纹饰都比较抽象,姿态以“卧”、“坐”为主;清代“瑞兽”纹饰清晰具象,形态一般都是以“立”姿为主。所以瓷器纹饰中的“瑞兽”从姿态上是从“卧”向“立”的一个发展过程,这种特点在我们平时鉴定中可以借鉴使用。
沈伟2022年 写于鹤槎山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