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1755年伍斯特生产的五彩瓷器和乾隆五彩瓷器对比)
十七世纪开始,中国的物质文化特别是陶瓷文化风靡欧洲。中国的茶叶、陶瓷、丝绸等畅销西方,一切中国的东西在当时几乎都是上层社会所迷恋的奢侈品。特别是陶瓷,更是皇权阶层追求与收藏的首选,作为了皇权和财富的标志器物,美轮美奂的中国出口陶瓷器,皇帝甚至可以用整建制的军队来交换,加上被庞大的经济利益所诱惑,使得西方在以“东印度公司”为代表的贸易集团不断来往欧亚大陆继续交流的基础上,波兰王奥古斯特二世在他的宫殿(德累斯顿)附近的小镇“迈森Meissn”,在欧洲首先建立起来了自己的瓷器研究生产公司,然后荷兰的“代尔夫特”、英国“伍斯特”、法国“鲁昂”、匈牙利的“赫伦”等西方国家相继都有一些瓷器研究生产厂家和品牌的出现。到了十八世纪中叶,西方国家在自己研究学习和相关“间谍”窃取技术的基础上,终于生产出了硬质陶瓷,在技术上接近了中国瓷器的标准。近年来包括“伍斯特Worcester”瓷器在内的欧洲早期陶瓷器价格不断高攀,引起了全世界陶瓷收藏爱好者的关注和追捧。
(早年伍斯特生产五彩瓷器和拍卖成交价格)
十八世纪前,西方以生产软质陶瓷为主,无法生产出像中国那样高光度、低吸水率的硬质瓷器,直到十八世纪中叶才慢慢领会相关要领,欧洲真正意义上的瓷器生产才勉强开始出现。今天主要根据我收藏的一件英国“伍斯特瓷器公司Worcester”早期生产的一件瓷器,来简述一下英国“Worcester”陶瓷生产的历史和相关器物的收藏价值。
(1755年伍斯特生产的具有乾隆官窑风格的瓷盘)
我收藏的这件五彩龙凤纹盘子,是非常典型的中国传统纹饰,和西方的图腾和审美没有任何关系。初看就是一件清代早期景德镇御窑厂生产的一件官窑瓷器。盘子直径17厘米、高度为3.5厘米,盘子造型秀美、手感轻盈、全身白釉乳浊失透、圈足满釉、背面光素、图案色彩艳丽、画工精道。红绿对称的龙凤呈祥为主题纹饰、菊花荷花两两相对、中间为凡红苍龙抢珠题材、边饰有佛教吉祥八宝,整体风格就是一件中国清代早期风格的官窑盘子,除了青花为釉上蓝彩替代其他并无二样。但这件具有强烈中国清代早期官窑风格的五彩盘子恰恰是一件英国“伍斯特瓷厂”1755年左右生产的软质瓷向硬质瓷过渡的产品{Worcester博物馆有着完整的资料和生产目录档案}非常罕见难得,是一件不可多得的收藏佳品。
(1755年伍斯特生产五彩瓷器的乾隆官窑模本)
这件盘子和中国同时代的官窑盘子相同之处:绘画题材完全是中国的官窑题材(五爪金龙)、所用彩料除了釉上蓝料有所不同(中国为釉下青花),其他彩料也和中国材料并无不同,色彩艳丽纯净、玻璃质感强烈、特别是“大绿”“苦绿”运用得当、龙凤造型生动,单从绘画角度上是很难明显区分生产地域的,盘型也和当时的乾隆官窑盘子相一致,造型饱满且有力。
不同之处:他没用中国样本上的釉下青花,当时伍斯特生产的青花发色不如人意(或者出于成本和二次烧制的技术无法克服),只能用釉上蓝料彩来模仿乾隆官窑五彩中的青花发色,也只有西洋蓝彩才能调色到无限接近样本,但彩料中的蓝彩和中国早期的蓝彩也有着明显不同,色彩偏于艳俗,稍缺沉稳,材料偏薄,接近晚清的洋蓝(其实这就是标准的洋蓝)。釉面失透、乳浊不平,盘面欠干净,底釉杂质明显,底足满釉不露胎(这是为了掩盖胎质的缺点),手感较轻,这是以“皂石”(或者称之为滑石)为主要原料的软质陶瓷的主要特征。
(1755年伍斯特生产五彩龙凤盘底部特征)
从这件盘子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,英国的“伍斯特瓷厂”乃至当时的欧洲瓷器生产之初,完全是模仿或者伪造中国的产品来迎合权贵们的喜好。由于中国瓷器对于当时欧洲的文化和审美有着巨大影响力,那怕是出于销售的经济利益为目的,我们也有充分理由相信,“Wofcester”的瓷器生产研究者一定是完全以中国的陶瓷器作为样本来模仿,这个盘子就有着强烈的佐证榜样。作为古代艺术品鉴赏和收藏,无论是中国的还是欧洲的,源头产品总是最重要的,不仅具有历史研究价值,更是具有相对应的巨大经济价值在里面。
(早年伍斯特生产的部分具有东方风格的五彩瓷器,其中侍女盘子为中国雍正时期产品)
成立于1751年的英国“伍斯特瓷厂Worcester”应该是英国最早的瓷器生产研究厂家了。虽然有说“Wedgwood”或者“切尔西”、“得比”,单从产品的特征来说,早期“伍斯特”紧贴中国高端陶瓷产品的特征比较明显,产品风格特征和中国同时期的官窑瓷器和18世纪前后外销瓷器高度雷同,能够说明“Wofcester”起初还没有完善出自己的产品,或者说还在膜拜中国陶瓷器的路上。“Wofcester”陶瓷生产研究的起步阶段就以中国瓷器来高标准严要求,为她后来的辉煌打下了扎实的基础。单从他的产品特征和英国早期一些瓷器厂家的器物来分析,我认为“伍斯特瓷厂”应该是英国最早的研究生产厂家(客气点说之一),也是英国陶瓷生产的代表者,“以点看面”俯视英国整个陶瓷生产概况的证据作用强大。
(早年伍斯特生产的具有东方风格的青花瓷器)
现在我们在欧洲的拍卖会上偶尔可以看到“伍斯特”早期生产的瓷器,那些产品都具有强烈的东方风格和色彩,且价格昂贵。“Royal Wofcester”一直到生产出真正意义上的硬质陶瓷或者说研发生产出“骨瓷后”,“伍斯特”的风格才有所改变,但在硬质瓷器生产早期还是在模仿中国的广彩瓷器以及具有“克拉克”风格瓷器,市场上很多被误认为是中国的“广彩”和一些日本风格的“伊万里”瓷器,其实都是英国当地的模仿品,当然这里面也包括有“伍斯特瓷厂”的杰作,作为收藏爱好者要千万小心。
(伍斯特各个时期生产的部分产品)
“伍斯特”早期一直在研究模仿中国瓷器,无论是胎釉还是绘画,都被中国陶瓷产品所左右,因为瞄准的是当时最好的陶瓷器物,这也给了“伍斯特”生产研究带来了更高的标准。由于技术的积累,终于在1788年乔治三世在视察“伍斯特瓷厂”后,该公司赢得了当时英国皇家的青睐,被冠以“Royal”皇家称号,它是英国陶瓷史上第一家皇室御用瓷窑,同时也是英国唯一曾接受九位国王册封的瓷厂,按照中国的标准,“Royal Wofcester”是标准的御窑厂,但正式成立“Royal Wofcester”那是十九世纪1862年的事了。从1751年医生约翰.沃尔和药剂师威廉.戴维斯创立了“伍斯特瓷厂”,期间还收购过二家小厂。所以“伍斯特”早年生产的瓷器可能和这二家相关工厂有联系,这些产品才被收藏界或者英国陶瓷界称之为:“伍斯特瓷器”。1862年以后生产的产品则被冠以“皇家”标记来区分,相关收藏还得注意“伍斯特”从无到有的商标特点(落款标识数量繁多)、以及各个时期的落款图案,这里不作具体解读。
(伍斯特瓷厂早年的部分落款)
从英国“伍斯特”等瓷厂生产出高品质的“骨瓷”开始,它才真正走上了自己的发展之路,包括欧洲其他地区生产的陶瓷产品,在质量方面终于赶上和超越了当时的中国产品,成为陶瓷业界的新贵,相反晚清中国的陶瓷生产步入了衰退。对于中国陶瓷业最为讽刺的是,当时我们大清帝国海军北洋水师用的陶瓷,都是在这家“Royal Wofcester”所定制的,世界风云轮流转。直到现在,国内很多中产阶级还对于使用和收藏欧洲瓷器,包括“Royal Wofcester”瓷器而厚爱有加,这是无可厚非的。精美漂亮的东西人人喜欢,就像当初西方权贵热爱中国陶瓷器一样,但作为收藏一定要知道他们的生产历史和重要的标志性产品。“古玩”:“古”是时间、“玩”是艺术性,只有那些又有时间积淀、又有艺术造诣的产品才是我们要追求的“玩物”,才有升值保值的重要作用和地位。后期那些工业化产品最好不在我们的收藏之列。从1751年至2009年“Wofcester”瓷厂走过了二百多年历史,“RoyalWofcester”从1800年以后生产“骨瓷”开始,它那种印在骨子里的艺术特质和贵族气息,成为了英国陶瓷业的旗杆,永远载入了世界陶瓷史册,但要记得“万流归宗”,如果喜欢收藏英国皇家气息十足的“Royal Wofcester”瓷器,请关注它早期的那些模仿作品,可能更具有收藏和研究的价值。
(在北洋水师致远号打捞上来的具有皇家伍斯特瓷厂标记的瓷盘)
作者沈伟 写于鹤槎山房